山东大学回应“学伴”项目引发的争议
近日,山东大学中外学生“学伴”(Buddy)项目引发争议。山东大学官方微博正式回应此事,发表情况说明。
说明称,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,由于审核把关不严,在相关报名表格中出现“结交外国异性友人”不当选项等问题,引发不良影响,对此学校深表歉意。向关心山东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,对广大网友的批评建议诚恳对待。
学校实施中外学生“学伴”项目,旨在通过中外学生互相学习,促进学业进步及文化交流。该项目对自愿报名的中外学生进行选拔,要求参与项目的学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。参与学生以小组制方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,不存在1名男留学生对应3名女生学伴的情况。项目开展以来,受到中外学生欢迎。
说明指出,下一步,学校将对“学伴”项目进行全面评估,认真总结反思,不断改进工作,不负社会各界对山东大学的期望。
7月6日,山东大学“学伴”项目引发争议。有网友称山东大学“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”,引发网友争议。
经查询发现,山东大学留学生“学伴”计划于2016年首批开始施行。
2016年10月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就曾发表《山东大学“学伴项目”管理暂行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,《规定》中表明,“学伴项目”是为增加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理解与交流,促进山东大学学生国际化的一项活动。
根据《规定》要求,参加“学伴项目”的群体面向全校正式注册的学生,本科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都可以参加。学生参加“学伴项目”,最长有效期一年,有效期满后可提交书面申请继续参加。
另外,《规定》中表明,如与学伴外出活动,须报相关负责人同意。超过一天的外出活动,须书面提出申请,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。
2016年10月29日,山东大学研究生会官网上公开发布关于招募留学生“学伴”的通知,通知显示,学伴的学生须具备“有较高的英语或日语、韩语、俄语等外语水平”。
记者在其官网上下载的一份山东大学交换留学生“学伴”报名表上看到,报名参加的学生除填写姓名、性别、民族等基本信息之外,还需填写饮食禁忌、兴趣爱好及特长,学伴的学生可以自由填写“希望学伴的性别”。
自招募留学生“学伴”通知发表后,澎湃新闻记者在山东大学官网查询发现,该校的齐鲁医院学院于2016年12月1日,在官网上公布了首批“学院”匹配结果及第一次“学伴”活动见面会的通知。官网公布,活动接受来自山东大学28个学院内共计360份报名信息,在报名的122名留学生和238名中国学生中,成功选拔出122对友好“学伴”。
齐鲁医学院官网发布的《公布2018“学伴”成组结果及第一次“学伴”活动见面Party的通知》显示,截至2018年11月15日,活动接收共计270份报名信息。在报名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中,现已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“学伴”小组。
文 | 邓海建,来源“瞭望智库”
学伴制度好不好,或者说有没有存在的必要,很难用几句“国际惯例”或者“早有实践”说清楚。
拉着教育部门或者兄弟院校背书,无论吃瓜群众买不买账,都不能回避舆论提出的这个问题:
如果这种制度真的毫不避讳多名异性学伴问题,那么本国学生能享受同等安排吗?
如今,中国开放的门户越来越大,国内高校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势必与日俱增。事实上,确有个别高校为达到留学生数量上的比例要求,会降低质量要求,并在生活待遇上给予超出给本国学生的待遇,而这种待遇上的差异又经常引起本国学生的异议。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但无论是学校或是职能部门,都不应该在“国籍”差别之下选择性管理或执法。
国家越来越开放、社会越来越进步,中国早过了“把洋人当菩萨”的阶段。
对于外国友人,中国民众向来是善意和友好的,给予一定优待也是长期以来的习惯,这对于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但是,如果在制度和法治问题上,完全根据国籍“见人下菜碟”,则会动摇民众的基本信任。
让外国留学生学会尊重中国的法律制度,这才是平等基础上的真正友好,才是可以持续的真正友好。
前段时间,美国NBA球星哈登被上海交警处罚后网友一片点赞,大概就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:友好是情感,而法治是底线。
对于“老外”,国民待遇就是最好礼遇。
是不是没看够
别着急,团团为你精选的内容
都在下方
↓ ↓ ↓
来 源|综合整理自微博@山东大学、微信公众号新华社、瞭望智库、澎湃新闻
图文编辑|高奇、张馨月
校 审|弓文亭(文云)
投稿邮箱|gqtjlswxmtzx@qq.com
出品单位|共青团吉林省委新媒体中心